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(fā)祥地,福建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(qū)人文交往密切。在福建工作期間,習近平高度重視海絲文化遺跡的保護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播,重視發(fā)揮民間渠道的作用,展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魅力與力量。
“宋代坤靈播,湄洲圣跡彰。至今滄海上,無處不馨香?!币皇孜逖越^句,濃縮了媽祖文化始于宋代、源于湄洲,并從福建湄洲島走向世界的史實。
媽祖,原名林默,宋建隆元年(960年)生于莆田湄洲島。28歲時因海難救助獻出年輕的生命。島上漁民建廟祭祀紀念,媽祖由此成為漁民們共同信奉的海上女神。千年流布,媽祖文化成為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和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,共有上萬座媽祖廟分布在46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。
1996年6月14日,習近平第一次到湄洲島調研。在總結講話中,他說:“要豐富和發(fā)展地方特色文化,特別是媽祖文化。祖廟的建設要加強,媽祖文化研究要深入,研究其政治、文化、經(jīng)濟意義?!?/p>
1998年3月11日,習近平在莆田調研時專程來到湄洲島,與干部群眾一起植樹,并再次提到媽祖文化,肯定媽祖巡臺是“做了一篇對臺工作的好文章”。
2000年11月22日,習近平赴莆田市調研時又一次登上湄洲島。
一行人走到天后廣場規(guī)劃建設地點時,時任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(qū)管委會副主任唐炳椿拿出天后廣場的規(guī)劃效果圖給習近平看。
天后廣場是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按照規(guī)劃,天后廣場將建設成為每年媽祖海祭大典的舉辦地。但是,由于資金不足,工程推進困難。
“這個設計好,要抓緊建。到了年底,也沒剩多少資金了,省長基金還有200萬元,支持你們?!绷暯疆攬霰響B(tài)。
在調研總結講話中,習近平提出要“突出媽祖文化品牌”。他說:“媽祖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品質,很好地反映中華民族的性格,通過世界的交流和傳播能樹立中國人民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?!?/p>
修建天后廣場,為每年舉辦的中國·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(jié)及其他媽祖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。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(jié)成為海峽兩岸同胞以及海外僑胞進行媽祖文化交流及聯(lián)誼的重要平臺。
2009年,“媽祖信俗”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名錄》,媽祖文化成為全人類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。
(內容節(jié)選自《閩山閩水物華新——習近平福建足跡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