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們知道文物普查嗎?你心目中的文物普查工作是什么樣的呢?
文物普查工作,需要“紙上談兵”。每一次實地普查前,云霄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隊員們都會開個短會,把準備普查的對象羅列出來,拿出文物“三普”時期的檔案先熟悉,再聯(lián)系對應的鄉(xiāng)鎮(zhèn)(開發(fā)區(qū))、排好線路、串聯(lián)點位、檢查裝備、準備材料等等。實地普查結束,要及時整理照片、補充內頁、審核校對、上傳系統(tǒng)。
文物普查工作,不能“閉門造車”。實地調查中,文物普查隊分工明確,各司其職,按照普查要求,運用北斗定位、RTK測量、無人機航拍等現(xiàn)代技術,從山區(qū)、林地、溪澗、海岸,到田間地頭、街頭巷尾中,1支隊伍、8名普查隊員、10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開發(fā)區(qū))、近400處不可移動文物,文物普查隊員用腳步丈量著大地,跋山涉水、翻山越嶺,只為給心中熱愛一份答復?,F(xiàn)場復核、繪圖、攝影、測量……對每一處文物進行精準的復查,確保數(shù)據(jù)的全面與準確,一點一滴銘記下云霄縣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
文物普查工作,不是“坐井觀天”。實地普查時,是個充滿奇跡、充滿發(fā)現(xiàn)的過程。當文物普查隊員抬頭望天時,驚嘆于閩南建筑風格的燕尾脊、剪瓷雕之美;當手撫過留存了幾百年的碑刻、石雕時,冰冷的石器卻述說著有溫度的歷史典故;當佇立于靜默的祠堂、書院里時,仿佛還能聽到先賢們“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道一以貫”的敦敦教誨。你看,文物會說話,不同年代的建筑結構、磚瓦、石料、木雕等等,形態(tài)各異,就連門楣的“門當戶對”,都在告訴你奧秘。
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測距儀、卷尺、無人機、照相機……也成了文物普查隊員最親密的戰(zhàn)友。戰(zhàn)高溫、冒風雨,挨過餓、摔過跤、迷過路,文物普查隊員步履不停,磨煉了意志,提高了業(yè)務技能水平,而且實現(xiàn)了從文物“小白”到文物“小行家”的華麗轉變,而這份沾滿血淚的豐碩成果,也必將對云霄縣今后的文物保護事業(yè)發(fā)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和運用價值!(通訊員:方霖霏 來源:云霄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)